——普安县四球古茶保护开发利用综述
普安,寓“普天之下,芸芸众生,平安生息”之意,地处贵州省西南部,位于东经104°51′10"~105°09′24",北纬25°18′31"~26°10′35"。1276年始建普安路总管府,1661年始建普安县,国土面积1453平方公里,辖8镇2乡2街道,总人口34万人。在这34人民生活的区域,冬无严寒、夏无酷暑,年均温度l3.9℃,年均降雨量1400毫米,平均海拔1400米,属典型的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,常年云雾缭绕,成就了“高海拔、低纬度、寡日照”的地理气候条件,而生长在这里的千年四球古茶树,更是对“高山云雾出好茶”最淋漓尽致的诠释。
第一、椐普查,普安县境内有野生千年四球古茶树2万多株, 2011年10月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授予“中国古茶树之乡”称号,1981年,在普安和晴隆两县交界处的云头大山上,发现了目前世界上唯一一颗200万年前的四球古茶籽化石,所以,现存的四球古茶树被誉为“可以喝的活化石”。为保护好这珍稀的“活化石”,近年来,普安采取有效措施,使得这些“活化石”在这片土地得以健康生长,完好保存。
第二、天赐神树,心存敬畏。不知什么时候起,就传下了一首民谚:“山上一棵千年树,树下一口清水井,哪天如果不舒服,一片叶来一瓢水。”这说的就是千百年来,人们用茶来治病,以保身体健康。因为这一功能,当地茶农把这些千年古茶树当作上天赐予的神树,祖祖辈辈对它们心存敬畏,每年开采,就以隆重的仪式祭拜,小心采摘,不伤树干。正是有了这种敬畏思想,为现在开展古茶树保护行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第三、开发利用,扩大种群。在普查中,地径或胸径8厘米以上的千年古茶树就有近3000株,其中地径最大的达54.8厘米,周长1.72米。为有效保护这些母树,普安县采取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的方式来扩大二代面积。近几年来,通过四球茶籽和无性扦插繁育,现已经种植四球茶二代1500亩,成园后,就能有效缓解母树鲜叶的过度采摘,从而达到保护的目的。接下来,还会采取组织培养的方式进行科学选育,好中选优,进一步把四球茶中优良品系选育出来,扩大种植面积。把四球茶的产量提起来,既保护母树,又为茶农增收。
第四、培土保肥,扶壮树势。对地径15cm以上的古茶树实行挂牌保护;对于缓坡和平地,对木栅栏沿树冠大小围栏,不让人畜随意靠近,打破原有的生态气场;对树干或树冠歪斜的、树根裸露在外的,采取扶正处理、人工培土的方式对其进行保护,就支取材,用天然石头垒砌成围栏或保坎,人工堆土将根部保护起来,保证茶树正常生长。
第五、宣传推介,共同保护。为唤起大家对珍稀物种的保护,提高四球茶的知名度,采取互联网众筹等新媒体方式,发起中国“普安红”四球古茶树保护全球公益众筹、“山地玩都 奇行普安”户外运动第一季暨明星进普安活动,目的是唤起大家共同来保护“四球茶”这个稀有的物种。2017年4月18日,在北京正式启动,侯耀华、刘仪伟、阿威等明星进行了认养保护。(文 普安茶业发展中心 王忠帮)
|